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物联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特展《一带一路中的青海》正在首都博物馆进行。秦汉时期,匈奴崛起于北方草原,其势力范围延伸到青海,哪些文物能够印证这些历史信息呢,一起走进首都博物馆。
央视记者 田云华:金牌饰是我国北方多以动物为题材的典型饰物,多为显示身份等级,是匈奴文化标志性的配物。那么在一块金牌饰上,我们看到一只狼正大口咬住牛的一条腿,整体画面线条流畅,动感极强,使整个场景充满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紧张氛围。
汉武帝时期,西汉开始“北却匈奴,西逐诸羌”。为联合西北各民族共同抗击匈奴,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奉命出使西域,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,使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个整体。
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主任 谭晓玲:后来张骞在出使(西域)和回来的过程中两次被匈奴扣押,这就是因为当时这一个地域,是匈奴的一个范围,所以在青海境内,发现匈奴文化的一个器物,也是当时政治势力的反映。
体态肥硕的卧式羊形铜灯、制作精细,堪称精品的错金银铜盆、河西地区的连枝灯、组合排列成北斗七星状的铜带钩等诸多文物,印证了史书上所记载的青藏高原东部羌汉杂居的事实;反映了羌人自汉武帝时期大量入居塞内,从游牧经济开始转向农耕经济。而这件陶钱范的发掘,证明汉代青海地区在中央授权下可以直接铸造货币,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。
上一篇:黄坤明:着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大提升
下一篇:我在吴哥修文物——跨越时空的中柬文明对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