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会概况
北京善道文化促进会(Beijing Shandao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), 是由关心、支持善道文化传播和践行的有识之士倡议发起的非...详情> 
在线期刊
专题报道
党建工作

致敬,时代的记录人!


11月6日,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——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、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。来自全国各媒体优秀的新闻人汇聚一堂,从新闻生产的幕后走到台前,分享作品背后的苦辣酸甜与新闻人的家国情怀。

  新闻,将历史瞬间凝固为永恒。品读本届中国新闻奖300余件获奖作品,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”“脱贫攻坚”“复兴之路”等重大历史事件主题占据重要比例。特别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2019年中国最重要的新闻事件之一,5篇特别奖获奖作品均以此为主题。

  “在碎片化阅读时代,长达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?”报告会现场,《人间正道是沧桑——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》的作者代表、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在报告会发言中引出的问题,也是当今新闻人面临的共同困惑。

  “在时代跨越的高光时刻,在风云际会的关键节点,新闻人应承担起书写历史的光荣使命,穿越时空、锻造精品,书写时代的大文章。”铿锵有力的回答背后,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初心。

  反映社会热点、传递民情民意,是新闻作品永恒的主题。

  一等奖获奖作品《神秘“曹园”》,就是一个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。记者在收到群众关于牡丹江市的“曹园”在国有林地内大肆占地毁林的举报材料后,克服重重阻力掌握大量一手证据,揭开了该处违建10余年间屹立不倒的神秘面纱。在媒体曝光后,园内违法建筑被悉数拆除,“曹园”主人和相关责任人被提起公诉,其他党政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应有的党纪政纪处理。

  同为一等奖获奖作品的新闻专题片《我是188万分之一》,是新闻记者“下沉”到基层挖掘出来的动人作品。记者深入易地扶贫搬迁点,通过小孩、青年、老人、返乡创业者、基层干部等普通人的眼和口,反映中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付出的巨大努力。“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,蕴藏着无数‘好故事’,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和镜头,忠实记录下时代潮头涌起的一朵朵浪花。”这部作品的采访记者之一、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的余跃这样说。

  人物,是本届获奖作品的又一重要题材。出生入死的传奇英雄、爱岗敬业的先进模范、生活中的普通人……他们在人生关口迸发出的高光时刻,经由新闻作品的记录被人们传诵。

  “90后”士兵杜富国以雷场壮举作答时代之问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访谈直面英雄伤后曾经历的心理冲击、情绪起落等,真实立体地展现了一个从排雷英雄到生活强者的钢铁战士形象。

  英雄的事迹让人敬仰,普通人的故事更能让你我共鸣。

  《对话“挡刀女孩”崔译文:请相信世界的美好》讲述了一个“95后”青年面对危险挺身而出、替同学挡刀的感人故事,刷新了人们对新一代大学生的认识;融媒体作品《新动力人群说》聚焦科技前沿领域的知识分子,反映当代青年为新一轮改革开放赋能聚力的奋斗历程。

  Vlog、网络直播、交互页面……迅猛发展的新技术,为新闻的呈现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
  《主播说联播》栏目让《新闻联播》的主播用网络语言讲新闻、评热点,为严肃的新闻播报增添了“网感”,有趣的“反差萌”让这个短视频栏目迅速成为“网红”产品。

  在众多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,《大阅兵后再看这组外媒数据,忍不住又红了眼眶!》另辟蹊径,通过梳理外媒对华报道数量和中国GDP世界排名变化的大数据,形象地呈现了中国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;《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丨脱贫之后》采用时下风靡社交网络的Vlog形式,并融合手绘、动画等元素,让报道更加接地气。

  “因为信仰所以热爱,因为热爱所以担当。”正如本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、人民日报社编辑王方杰所说,新闻工作者把作品写入时代进程、写入人民心中,才算是真正的不负时代、不负人民。

  向你们致敬,时代的记录人!

上一篇善美同行 爱在云端
下一篇返回列表


本会介绍 | 会员中心 | 申请入会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